原標題:初夏迎來光影盛宴,亞洲電影銀幕綻放
■如今,電影不僅是亞洲各國之間文化交流的通道、建立友誼的橋梁,更已成為凝聚亞洲發(fā)展共識、激發(fā)亞洲創(chuàng)新活力的平臺。電影作為亞洲文化輸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百年發(fā)展歷程中受到全球影人與影迷的喜愛,向世界展示了亞洲文化的魅力及亞洲國家的新形象
文明之光,銀幕綻放。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亞洲電影展”活動眼下正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五城聯動。七天活動中,來自30多個亞洲國家和地區(qū)的60余部優(yōu)秀影片將進行200余場放映。
日本大師黑澤明曾經說過:“電影,是一種共通的語言。”如今,電影不僅是亞洲各國之間文化交流的通道、建立友誼的橋梁,更已成為凝聚亞洲發(fā)展共識、激發(fā)亞洲創(chuàng)新活力的平臺。電影作為亞洲文化輸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百年發(fā)展歷程中受到全球影人與影迷的喜愛,向世界展示了亞洲文化的魅力及亞洲國家的新形象。
百年流光,映照亞洲文化文明傳承互鑒軌跡
初夏時節(jié),隨著“2019亞洲電影展”活動的舉辦,亞洲電影流光溢彩的百年歷程將在全國銀幕上徐徐綻放,見證著亞洲電影文化長久以來的傳承和互鑒。
昨天在北京上映的默片 《盤絲洞》是1920年代中國商業(yè)電影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最早的神怪題材電影之一。該片一度被認為已經遺失,直至2014年經過精心修復“重見天日”,與當代觀眾邂逅。誕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越劇電影《紅樓夢》《王老虎搶親》則是中國特有的電影類型——戲曲電影的代表,彰顯中國氣派和東方美學特質。
從1920年代的中國電影《盤絲洞》,到去年戛納電影節(jié)“金棕櫚”大獎提名的土耳其新作《野梨樹》,橫跨近一個世紀;電影與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上,有中國越劇電影《紅樓夢》與日本歌舞伎現場《連獅子》的相互映照;而在動畫電影這一類型中,也能看到水墨動畫短片《小蝌蚪找媽媽》與日本動畫《穿越時空的少女》所呈現出的別樣風格。
影展中以數碼修復面貌亮相的《紅高粱》,憑借對民族文化的尋根,斬獲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獎。這是第一部獲得此項大獎的中國電影,同時開啟了亞洲電影進軍國際頂尖電影節(jié)的征程。韓國著名導演林權澤多年來同樣致力于用電影將民族傳統(tǒng)文化推向國際舞臺,此次參展的《西便制》則是他斬獲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金爵獎”最佳導演的作品。
開放、包容、多元、協(xié)作、團結的亞洲電影格局越發(fā)清晰
近些年,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爆發(fā)式增長,越來越多亞洲電影進入了中國觀眾的視野。截至5月13日,2019年中國市場上已經有13部來自亞洲各國的進口影片,共收獲票房8.8億元,其中來自印度的《調音師》,來自黎巴嫩的《何以為家》,來自日本的《夏目友人帳》分別收獲3.24億、2.84億和1.15億元。已經定檔2019年內的影片中,還有來自日本的《哆啦A夢:大雄的月球歷險記》和《龍珠超:布羅列》、俄羅斯的《絕殺慕尼黑》、印度的《無所不能》、馬來西亞的《大大噠》等多部電影。
而以電影節(jié)聯盟、圓桌論壇等形式的合作交流,讓一個開放、包容、多元、協(xié)作、團結的亞洲電影格局越發(fā)清晰。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自2004年起設立“亞洲新人獎”,全面扶持鼓勵青年導演、編劇、攝影師及演員等多方面亞洲人才。而其他亞洲一流電影節(jié)的視野還拓展到新時代煥發(fā)新生的中國戲曲電影。去年,作為亞洲三大“國際A類電影節(jié)”之一,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將“藝術貢獻獎”頒給首部3D昆曲電影《景陽鐘》。這也是戲曲電影第一次登上東京電影節(jié)的舞臺并獲得重要獎項。
越來越多的亞洲電影人抓住機遇,攜手同行,佳作頻出。中印合拍的《功夫瑜伽》拿下2017年度國內總票房第五名的好成績,讓兩國影人看到機遇。去年在中印電影文化交流圓桌會議上,鼎趣影業(yè)與印度公司B4U一口氣宣布了三部合拍片計劃。B4U首席執(zhí)行官伊山·薩克森表示在合拍電影中首要傳達的,是凸現“中國和印度人民之間的情感紐帶和文化價值觀”。正如鼎趣影業(yè)首席內容官雷尼·哈林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那樣:“中國與印度電影之間有一種獨特的文化協(xié)同,這是一種讓兩國及其人民緊密靠近的力量。我堅信兩個電影市場的結合將會成為全世界講故事的最強力量,為全球電影產業(yè)注入新生命!保ㄊ紫浾 黃啟哲)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yè)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