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納,鄂倫春語為幸福富饒之意。小鎮(zhèn)寬廣的街道兩邊,商鋪林立,人來人往。走在寬敞的水泥馬路上,看到一排排紅頂白墻樓房和小平房干凈整潔。房前,一個個白色木柵欄圍成的小花園充滿詩情畫意。記者來到這里采訪,近距離聆聽幾位鄂倫春文化傳承人講述鄂倫春民族文化。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鄂倫春贊達仁歌曲傳承人關金芳一直致力于剪紙、民間歌舞、傳統(tǒng)服飾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老人在家里展示了許多傳統(tǒng)服飾以及剪紙作品。
關金芳1956年出生在大興安嶺密林深處一個鄂倫春獵民家庭。出于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自1971年起,收集、整理鄂倫春族原生態(tài)民歌,會演唱鄂倫春族原生態(tài)民歌千余首,其中《興安嶺美麗的地方》《試探你的心》《鹿之歌》等廣為流傳。
關金芳說,為了弘揚鄂倫春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她們自發(fā)組織民間藝術團體——鄂倫春民間藝術團。藝術團團員們利用農閑時間編排鄂倫春族風情演出,多次走出呼瑪,到北京、深圳、上海等全國各地演出,鄂倫春傳統(tǒng)文化通過藝術團的演出向世人展現(xiàn)出來。
鄂倫春人家房前綠草成茵,房后鮮花盛開,在明媚的陽光下如詩如畫。在這樣令人心醉的美景中,一塊“鄂倫春族撮羅子搭建傳承人”的木質牌子格外引人注目。
村里人都知道那是孟淑卿家。年近80的孟淑卿和女兒關愛民都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鄂倫春族斜仁柱傳承人。她在自家的小院中建起了一棟用樹皮圍成的撮羅子,生動地再現(xiàn)了鄂倫春人曾經的生活。這個涵蓋了鄂倫春族的樺樹皮文化、獸皮文化、狩獵文化的撮羅子,吸引了很多對鄂倫春文化感興趣的游客。
孟淑卿說:“看到鄂倫春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面臨失傳,覺得有義務把鄂倫春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
關桃芳是鄂倫春樺樹皮畫民間藝人,她的畫體現(xiàn)鄂倫春族人生產生活場景和風俗等!拔乙卯嬜髦v訴一代又一代鄂倫春族人繁衍生息的故事。”關桃芳說。
“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鄂倫春老藝人,實行發(fā)放生活補貼、定期組織體檢和治療保障等機制,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給予年生活補貼8000元,省級非遺傳承人年生活補貼4000元!焙衄斂h委宣傳部長趙潔介紹。
天然秀美的自然風光,獨特而古老的生活方式、民族服飾、歌舞、風味飲食等,使白銀納鄉(xiāng)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人文資源。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旅游業(yè)的興起,廣大鄂族群眾以家庭手工作坊為基點,制作樺樹皮盒、獸皮制品帶動了鄂鄉(xiāng)的經濟發(fā)展;注冊了白銀納阿婭吉雅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通過注冊商標、集中生產、統(tǒng)一訂單、規(guī)模銷售,提升了民族產品知名度和附加值,使鄂倫春族群眾收入不斷提高。
目前,白銀納鄉(xiāng)正積極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投資656.45萬元改建為6個傳統(tǒng)工藝作坊,爭取資金投入539萬建設了500平方米鄂倫春族民俗文化展館,投入548萬元資金建設少數民族人居環(huán)境整治項目,將結合鄂倫春族歷史文化為切入點,打造充滿神秘感的“原始部落”主題旅游樂園,讓游客充分感受鄂倫春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歷史底蘊,感受新時期鄂倫春同胞的生產生活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