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觀察家
湖南留守女生鐘芳蓉考出高分后,決定去往北京大學考古學專業(yè)。這一看似另類的選擇引發(fā)熱議。有人認為,考古學是冷門,日后出路難料。最近,鐘芳蓉口中的“引路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為她發(fā)聲,鼓勵她不忘初心,堅守理想。
在一片喧嘩聲中,樊錦詩的這句話應該說到了鐘芳蓉心里。女孩連夜回信,說要像樊先生一樣,找到心靈的歸處。
鐘芳蓉是幸運的。她明白自己想干什么,在質(zhì)疑聲四起時,她還獲得了考古學界的力挺。或許,還有些不那么幸運的青少年。他們試著朝一個不怎么熱鬧的領域伸出腳,卻被人拽了回來;他們想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卻被周圍人潑了冷水。
樊錦詩被稱為“敦煌的女兒”。她潛心石窟考古研究,舍半生,給茫茫大漠。2019年,樊錦詩被授予“文物保護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媒體的報道多了,鐘芳蓉才漸漸了解她,并在樊錦詩的影響下,堅定了自己的考古志趣。
樊錦詩大概也不會想到,自己對考古的付出,為千里之外的湖南女孩,描繪出了夢想的模樣。在我們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的當下,沒有人清楚,精神的微光,會點亮誰心里的燭火,會堅定了誰又一個“非主流”的選擇。
其實,各個行業(yè)并無高低貴賤之分。學界說,反對盲目追逐熱點,堅決摒棄拜金主義。放眼全社會,同樣也該如此。熱愛,就去做;想拼,就去闖——這才是我們應該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的環(huán)境。成功的判斷標準遠不止一種。何必在孩子人生剛剛開始之時,就忙著教育他們,如何選擇才能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更何況,每個人心中的“利益”,并不一樣。
鐘芳蓉想像樊錦詩一樣,在考古事業(yè)中找到自己的心之歸處。社會也該對這些尋找,多些平常心。不必把鐘芳蓉架上神壇,要求她畢業(yè)后必須為考古事業(yè)奉獻一生;但也不必現(xiàn)在就認為鐘芳蓉選錯了專業(yè),等著看她笑話。
我們要給所有有志于科學研究的青年一張安靜的書桌,要尊重他們那顆愿意坐冷板凳的心。社會各界,應該“力挺”為了科學真理的求索,管它是能贏得功名利祿,還是就為了圖一個意義和心安。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chǎn)業(yè)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