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書店發(fā)達的今天,我們還需要實體書店嗎?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們還需要書展嗎?答案也是肯定的。毋庸置疑,網(wǎng)絡購書有許多便利,比如,書的種類更全,價格更加優(yōu)惠,而書多價低正是以前書展的賣點。曾幾何時,有的書展、書市上常以“十元三本”為號召,甚至論斤賣書,變成了賣書“大排檔”。隨著網(wǎng)絡購書的興起及其對實體書店的沖擊,書展也在悄然轉型。2020上海書展再一次表明了這一點。這次書展更加注重讀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并以精致的布局努力凸顯書展的文化內(nèi)涵。
誠然,我們不能否認書展的經(jīng)濟職能,出版社和書商利用書展的平臺,推廣自己的圖書,拓寬出版資源,讀者以較低的價格買到心儀的書,這些都是書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但同時,書展不僅是購書的場所,而且是精神的空間。忙碌的城市生活中,誰不希望擁有一片超越世俗小日子的寧靜港灣,讓疲憊的心靈得以停泊休憩。這既是當下書展的時代要求,也是富裕起來的當代中國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提升書展的精神內(nèi)涵,把書展辦成閱讀者的節(jié)日,確應成為書展今后的發(fā)展方向。
節(jié)日化的書展首先要有明確的主題理念。參展的書與人,皆應為此主題而來。確立主題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也提供了篩選入展的標準。畢竟,在出版繁盛的今天,再大規(guī)模的書展事實上也無法囊括所有的書。從這個意義上說,書展主題化是行業(yè)深度發(fā)展的客觀需要。2020上海書展的口號是“我愛讀書,我愛生活”,呼吁人們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在閱讀中領悟生活的力量和意義。這個口號可謂切中時弊。口號是主題的凝練表達,但主題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應體現(xiàn)為書展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書展的結構布局。通過有意味地選擇圖書的種類、內(nèi)容,劃分展覽區(qū)域,開展閱讀活動,布置展區(qū)環(huán)境等,形成某種互相呼應的鏈接,從而有效地闡釋并直觀地呈現(xiàn)一次書展的主題。
書展的主題既要通過參展之“書”來呈現(xiàn),更應表現(xiàn)為書被“展”出的形式。這就對辦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說,以前的書展更重視“書”,那么,當下的書展更應突出“展”。換言之,辦好一場書展,不但要選好書,而且應增強策劃意識。好的書展必然具有強大的自我闡釋能力,在濃濃的書香中釋放出人文和藝術的氣息。只有這樣,當讀者在展區(qū)之間漫步,捧起一本本小書,品讀到的才是書展這本“大書”。
把書展辦成一次節(jié)日,還意味著提高其儀式化程度。儀式植根于生活又超越生活,作為文化的標識和外衣,它讓我們在平凡的日常中感受到神圣。在買書越來越方便的今天,閱讀的內(nèi)涵也不斷豐富,除了獲取信息和知識,社交以及群體認同的意義進一步凸顯。“人以書聚”已經(jīng)成為當代閱讀文化的重要特征。書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具有經(jīng)濟和文化雙重屬性。對于閱讀者而言,逛書展不僅是完成一次圖書交易,更如赴一場盛大的文化晚宴。在這片讀書人自己的家園里,我們可以與先知前賢隔空對話,也能和當代名家對面而談,可以邀三五好友坐而論道,也不妨獨自一人徜徉書海。這樣逛書展既是選書購書,也是更新閱讀理念,不僅是知識之旅,還是審美之旅。2020上海書展推出的“作家餐桌計劃”,以及為讀者提供的“沉浸式閱讀體驗”都廣受好評,正彰顯了閱讀的社交和審美意義,也說明了閱讀對“讀書”的超越。
人們常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仡欉^去,各種書展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走進新時代的書展更應引領時代的閱讀風尚,為大家搭建起眺望遠方的平臺。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chǎn)業(yè)頻道>>>>>
(責任編輯: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