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鞏義,小黃冶村。
從門口、路邊到窗臺、桌面,到處堆滿瓶瓶罐罐,連花盆都是自己燒制的廢品。在中國陶瓷史上知名窯口——鞏縣窯的黃冶窯窯址附近,63歲的游光明把簡陋的農家院當工作室,專注研究和復燒歷史上的經典器型。
“我想讓更多人看到中國古代的智慧和審美,讓家鄉(xiāng)人用上過去宮廷貴族才能享用的鞏縣窯瓷器。”游光明說,沉浸在瓷器世界近20年,每復燒出一個器型,是他最幸福的時刻。
黃冶村旁有一條黃冶河,現在已經沒有水了。歷史上,黃冶河先流入伊洛河,再隨伊洛河匯入黃河。黃冶窯位于河洛文化區(qū)腹心地帶,是所有窯址中離黃河最近的一處。
“鞏縣窯在普通人中認知度不高,但在陶瓷史上卻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敝袊盘沾蓪W會會長孫新民介紹,鞏縣窯是最早燒制白瓷的,它還是目前發(fā)現最早、產量最大、質量最好的唐三彩窯,早在唐代,鞏縣窯產的三彩就外銷許多國家和地區(qū)了。
鄭州市文物局局長任偉說,鞏縣窯所處區(qū)域是黃河和大運河交匯處,這些瓷器向西經陸上絲綢之路到達中亞、歐洲,向東順伊洛河、黃河、大運河通濟渠段到開封,經揚州走海上絲綢之路,運往東南亞、非洲等地。
瓷器,是西方世界對中國最重要的印象之一。從古到今,鮮有一件物品像瓷器一樣,與一個國家的聯系如此直接而緊密。精美的瓷器,把中國人的藝術審美、精神追求傳播到世界各地。
“作為典型的中國文化符號,瓷器與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密不可分,5000年中華文明史上,長達3000年貫穿著瓷器文明!睂O新民說。
早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早期,最早的瓷器就出現了。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商代原始瓷尊,內外滿施光亮晶瑩的青灰色釉,有玻璃質感和光澤,用手輕輕叩擊,會發(fā)出清脆的金石之聲。
到了東漢,真正意義上的瓷器產生?脊虐l(fā)掘出的漢代瓷片,透光性好,吸水率低,釉層透明而有光澤,經由1300℃左右高溫下燒制而成,具備了瓷器的各項基本條件。
此后,泥與火的藝術幻化出新的神采。宋代,瓷器燒造走向高峰,后世所熟知的五大名窯都集中在這一時期,釉色之美、釉質之美,達到新的美學境界——
鈞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釉色如行云流水變化無窮;汝窯含蓄瑩潤,以“雨過天青云破處”的色澤為人稱道;哥窯釉面可開出天然紋理,美稱“墨紋梅花片”。還有,耀州窯富有流動韻律美的刻花,景德鎮(zhèn)窯碧如湖水的青白瓷色,龍泉窯青梅般瑩亮的青瓷……
“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人們對瓷器的推崇,不只是其作為實用器和藝術品的價值,還因為其傾注了中國人傳統的美學精神和文化內涵,隱含著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時至今日,許多中國人仍在執(zhí)著于解讀古老的瓷器密碼。
比起創(chuàng)新,游光明更在意守正。鞏縣窯燒制持續(xù)時間漫長,傳承下來的器物達3000多種,目前他已復制出100多種典型器物。他說,再現祖先創(chuàng)造的美,是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