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昨天是圓明園罹難160周年紀念日 圓明園會復建嗎?
18日是圓明園罹難160周年紀念日。
160年前的1860年10月18日,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西方列強搶掠、焚毀,園林建筑被毀殆盡、無數(shù)珍寶不知去向,一代名園逐漸淪為荒園廢園。160年后,“馬首”回到圓明園,卻難有合適地方安置?散落各地的文物命運如何?圓明園該保持原貌還是復建輝煌?跟著《新聞調(diào)查》一起去找尋答案。
1
“馬首回家”了,卻無處安置?圓明園建博物館已是現(xiàn)實需要
160年前的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闖入北京,搶掠、焚毀了圓明園,位于“海晏堂”的12尊獸首從此身首異處,流失海外。2007年,澳門愛國企業(yè)家何鴻燊以6910萬港元成功將“馬首”收購,于2019年11月將其捐給了國家,并希望它回到圓明園。
圓明園管理處的管理者們犯了愁:“馬首回家”當然是好事,但考察后發(fā)現(xiàn)很難有合適的地方將其安置。這份尷尬讓他們再次意識到:圓明園應該擁有一座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圓明園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認為,隨著對圓明園的研究不斷深入,出土和回歸的各類文物也會不斷地增加,圓明園要建一座博物館,這已是一種現(xiàn)實的需要。
其實早在2000年,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復了《圓明園遺址公園規(guī)劃》,但真要實施困難很多。北京市海淀區(qū)圓明園管理處副主任李向陽表示,希望國家文物局等部門向前推進此事,爭取能夠早日有一個圓明園的博物館。
博物館不可一日建成,但“馬首回家”卻迫在眉睫。幾經(jīng)討論,各方都認為把“馬首”先展陳于位于正覺寺正中央的文殊亭內(nèi),是首選方案。目前,文殊亭及周邊的安防正在升級改造中。他們將努力爭取在11月13日,也就是“馬首”捐贈一周年這一天之前,讓“馬首”回到圓明園。
2
流散在外文物的命運: 被燒烤架壓、被挖洞浸泡……
一百多年來,散失在世界各地的圓明園文物有多少?如今命運又如何?
據(jù)研究圓明園的專家估算,圓明園被搶文物散落在世界與中國各地,總數(shù)以百萬計。而流散于國內(nèi)的文物主要集中在北京。國內(nèi)國外兩者的比例大約在二八開。
清乾隆皇帝在位時主持編纂的《石渠寶笈》,匯集了清廷內(nèi)府所藏的歷代書畫藏品,為尋找圓明園書畫文物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圓明園管理處工作人員劉陽花了2年的時間,從該書籍中摘錄出圓明園的書畫作品,并開始四處奔走,努力尋找這些作品的下落。
他不斷地發(fā)現(xiàn)原本屬于圓明園的文物,欣喜之余也經(jīng)常感到心痛——
北京的內(nèi)務部街11號院,清朝時期是“駙馬府”,民國時期此院主人是鹽業(yè)銀行經(jīng)理岳乾齋。在這里,有一個圓明園里的羊角石被壓在沉重的燒烤架下。
即便是在海外的博物館,在中國境內(nèi)拍賣市場已過億的圓明園文物也是被隨意放置,而這些東西在中國境內(nèi)可能都沒有。
圓明園大殿佛像后面的唐卡流失到法國后被鋪到了天花板上,為了走電線吊燈,唐卡中間被挖了一個洞,加之樓上漏水,這一珍貴文物被浸泡后留下了污跡。
這些情況令劉陽更加覺得讓漂泊在外的文物回到圓明園格外重要:“這種東西只要能拿到一件給圓明園,對于了解圓明園的收藏和歷史文化就會是一個質(zhì)的提高。”
3
圓明園是否有復建的可能? 專家:應將其列為國家級文化工程
圓明園是否復建?專家學者中一直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方是“廢墟派”,主張保持原貌,反映歷史滄桑;另一方是“復建派”,認為圓明園應該通過復建重新展現(xiàn)盛時的輝煌。
審批程序的復雜、“復建派”和“廢墟派”的學術之爭,經(jīng)常導致一些遺址的復建、可見遺存的緊急保護遲遲沒有進展。
對于這些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幾年前就曾專門撰寫文章,呼吁更高層級的有關部門重視圓明園遺址公園建設,將其列為一項國家級文化工程。
王道成建議,組建一個包括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等多部門主要負責人在內(nèi)的權威領導機構,討論決定圓明園遺址公園建設中的方針大計,協(xié)調(diào)各方面工作,聘請若干古建、園林、文物、考古、歷史等學科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為圓明園遺址公園的建設提供咨詢、審定規(guī)劃,并對工程質(zhì)量進行監(jiān)督。
(據(jù)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