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吉正 北京報道
隨著天氣逐步轉熱,飲品的消費進入旺季。日前,有直播間因宣傳名不副實存在誤導消費者的問題被禁,原因之一是主播強調所售產品適用人群為“控糖人士”“孕媽媽”等,宣傳其產品低糖、低熱量等,但從實際檢測結果來看,某些宣稱無糖的產品實際含糖量非常高。
對于目前上海市試行的飲料分級制度,行業(yè)內的觀點各有不同。不少媒體認為,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推行食品、飲品的分級制度,國內的飲料、包裝食品的分級也需要開展。也有行業(yè)內的人士指出,飲品、包裝食品的分級制度需要相關部門根據國內人群的食物攝入情況進行制定。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指出,目前上海試行的分級制度,實際上是引進的新加坡的飲品分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反映出國內對于營養(yǎng)攝入需求和需求的特殊性,“目前,上海試行的制度并不是強制性的制度,因此只有部分品牌響應號召,這實際上就成為部分品牌的宣傳工具,其參考價值反而減弱,如果未來需要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飲品分級制度,強制性和相關的政策是需要跟進的!
飲料分級需因地制宜
今年三月,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宣布,為引導公眾健康飲食,該中心研制的飲料“營養(yǎng)選擇”分級標識在上海市開始試行。根據飲料中“非乳源性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劑”等4種成分含量,評定等級從高至低,標識ABCD四級,推薦程度逐步遞減。
截至目前,在上海地區(qū),霸王茶姬、奈雪的茶、快樂檸檬等現(xiàn)制茶飲品牌已開始在產品包裝上進行標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并沒有包裝飲品根據上海市飲品分級進行標識。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營養(yǎng)選擇”飲料分級方法主要參考國內外標準,考慮飲料營養(yǎng)成分分布及人群飲料攝入情況,最終根據飲料中非乳源性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劑的含量對飲料進行綜合分級,分級從A到D級,其推薦程度遞減。
根據目前媒體披露的信息以及專家的介紹,上海飲料分級制度的主要參考對象是新加坡的飲品分級制度。據悉,為進一步遏制糖尿病的發(fā)展,新加坡政府要求在新加坡零售的含較高糖分和反式脂肪的預包裝飲料,必須貼上標簽,并禁止發(fā)布相關的廣告。其中,A級的飲品最健康,B級的飲品較為健康,廠家可自愿標注;C級飲料不健康,D級飲料最不健康,廠家必須標注。例如,傳統(tǒng)含糖可樂按照新加坡的標準屬于D類飲料,按照要求禁止相關產品在新加坡進行廣告宣傳。
“新加坡分級制度出臺的背景是糖尿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但目前我國人均攝糖量遠低于建議的平均值!辩妱P說。此前,有外媒報道稱,新加坡營養(yǎng)調查顯示:本地人均每天攝取12茶匙的糖分,遠超維持正常營養(yǎng)所需分量。新加坡人平均每天攝入60克糖,在亞洲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而高糖導致的糖尿病已經成為新加坡的一大經濟問題。
對于我國人均攝糖的含量,目前各個機構統(tǒng)計的數字并不相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一個普通人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根據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的指導文件,人均每日糖攝入量最好少于25克,最多不要超過50克。
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均每日攝糖量21克,在全球排行中處在靠后的位置。但也有媒體指出,目前我國人均每日攝糖量超過了30克。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各地區(qū)年攝糖量差異巨大,最高的西藏地區(qū)人均年攝糖量為3.5千克(換算日均攝糖量約為9.58克),最低的山東僅為0.9千克。且對比2015年的數據來看,大部分地區(qū)人均攝糖量呈現(xiàn)的是下降趨勢。
“我國人口的攝糖主要來自于蔗糖,即由主食攝取,因此我們對比其他的國家和地區(qū),人均攝糖量并不高,尤其是反式脂肪指標上,我國人均僅不到0.6克,遠低于世衛(wèi)組織建議的一天限量在2克左右,且國人的飲食習慣決定了反式脂肪不會成為危害健康的主要指標!辩妱P建議,在反式脂肪上,對于飲品的評級因素應該相應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