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非合作成果顯著。北京師范大學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胡必亮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非各自比較優(yōu)勢明顯,雙方合作能夠有效推動互利共贏,促進各自發(fā)展,并對推進全球減貧事業(yè)、促進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
胡必亮表示,對于非洲國家來說,缺少完備的基礎設施是制約其發(fā)展的重要原因。2012年,非盟通過了基礎設施發(fā)展規(guī)劃,在推動中非合作過程中,中方有意識地配合他們的發(fā)展規(guī)劃。非洲有需求,中國在非洲參與了很多鐵路、公路、港口、電站、通訊設施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近年來,中國在非洲的基建投資每年增長速度都超過10%。對于中國參與建設的基礎設施工程,非洲方面普遍評價很高。
胡必亮說,2007年,非盟提出了推進工業(yè)化的計劃,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進展比較緩慢。此外,非洲農業(yè)也面臨一些突出問題,例如糧食安全問題,超過一半的非洲國家糧食需要進口。非洲的糧食畝產量也很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南非參加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期間,提出中非合作要努力加快非洲工業(yè)化和農業(yè)現代化進程。中國開始加速幫助非洲的工業(yè)化計劃。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也在非洲進行推廣,有效幫助了非洲國家提高糧食畝產量,解決他們的糧食安全問題。”胡必亮說。
胡必亮認為,中非合作近年來還出現了一些新亮點,“非洲國家越來越希望向中國學習發(fā)展經驗,他們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fā),吸收中國的發(fā)展經驗,正在走出自己的發(fā)展道路。此外,‘一帶一路’建設在非洲開花結果,產生的共贏效果開始逐步顯現,這也將是未來中非合作的一大亮點”。
胡必亮表示,在中非合作過程中,中國也受益不少。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進行合作,中方可以從非洲進口石油、礦石等資源。此外,中非合作有利于拓展中國的投資市場,促進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為改革不能關門搞,必須有全球眼光。
胡必亮表示,中非合作不但有利于中非雙方發(fā)展,還有助于推動全球減貧事業(yè),促進世界和平,具有顯著的全球性意義!爸蟹呛献鲗τ谕苿尤驕p貧作用巨大。中非雙方總人口接近全球總人口的40%,而且貧困人口占比高,雙方開展良好合作,把貧困問題解決好,就是為全球減貧事
業(yè)作出巨大貢獻。此外,中非進行良好合作,也可以促進反恐等全球性問題的解決!
談及中非合作論壇機制的作用,胡必亮表示,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在推動中非合作方面十分高效,“中非合作很早就開始了,早期雙方主要是政治合作。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啟動,到現在為止,可以說是一種引領中非合作的高效機制。通過領導人會晤、部長級會議等高層次交往,雙方討論了許多重點項目,做出了很多重點規(guī)劃,并且得到有效落實。這一機制的影響力在非洲不斷增強,得到了非洲國家的普遍認可”。(經濟日報記者 袁 勇)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