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成都,是一座有歷史的城市。唐代詩人李白曾經(jīng)感嘆:“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假如李白生活在今天,他可能不會如此迷惘。三星堆文化的考掘、金沙遺址的橫空出世,漸次掀開了古代蜀國身上神秘面紗,那些精妙絕倫的青銅神像、神樹、神器、太陽神鳥金箔,無一不在向世人炫耀著這片土地上詭譎的遠古文明。這段被掩埋了數(shù)千年的、驚世駭俗的輝煌文化,在向世人默默地訴說:中華文明的源頭不止一處,古老的蜀地也曾經(jīng)是輝煌的中心,《山海經(jīng)》的記載不全是神話,“望帝春心托杜鵑”也不再是一個傳說……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逝者如斯,不管朝代如何變更,不管誰在此地盤踞,成都,作為這方土地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始終沒有改變。公元三世紀初,這片華夏西南的一隅,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山川物產(chǎn),憑借其濟濟人才的智勇忠義,與曹魏、孫吳三足鼎立,書寫了一段叱咤風云、令人津津樂道的歷史。一千多年前,對蜀國遠古歷史依舊茫然的詩仙李白,卻見證了成都當時獨領大唐風騷的繁華,他在高歌“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的時候,成都已名入“揚一益二”的序列,就連大唐皇帝也把這里當成了避難的桃源,成為名副其實的“南京”。到后蜀孟昶的時代,他經(jīng)之營之,城上遍植芙蓉,九月間紅白交映,望之如錦繡,錦上添花,分外妖嬈,遂有蓉城之譽,其繁榮已然超越了唐都長安,無可置疑地成為當時最富裕、發(fā)達的地方。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成都,在歲月滄桑中,涌現(xiàn)了多少個卓絕千古的風流人物,上演過多少出蕩氣回腸的傳奇,譜寫了多少首如歌如泣的樂章!一代代文人學士,司馬相如、楊雄、李白、杜甫、韋莊、蘇軾、陸游、范成大、楊慎……他們用自己最擅長的錦繡文筆,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詠歌這片土地的壯麗、豐饒、細膩和繁華。
千年成都邁步世界文化名城
這里的一街一巷,都刻滿了時光的印跡,歷史與當下的變遷深入其中,不動聲色;這里的一磚一瓦,都蘊藏著斑斕的故事,塑造著這座城市的靈魂,潤物無聲。一座城市,有了歷史,就有了底蘊;有了底蘊,就有了文化;有了文化,就有了靈魂;有了靈魂,一切都變得欣欣向榮,生機盎然。
4500年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底蘊和基礎。在數(shù)千年歷史長河中,天府文化在與城市文明碰撞融合中傳承發(fā)展,正引領著成都走向世界。
得益于深厚的天府文化底蘊和近年來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的豐碩成果,成都展現(xiàn)出了極強的文化張力,秉持城市文脈與城市功能相結合的原則,在傳承文脈,塑造城市文化空間,凝聚城市認同方面不斷耕耘,世界文化名城的吸引力顯著提升。
成都以寬窄巷子為中心,將武侯祠、杜甫草堂、錦里、青羊宮、永陵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館等集成了成都三千年璀璨文化精髓的人文生態(tài)景區(qū)巧妙串聯(lián)起來,在空間上形成了一個成熟的“文旅圈”,作為天府傳統(tǒng)文化和市井文化的集中縮影,不斷吸引著人們前去深度旅游,在傳承創(chuàng)新文化空間的同時,釋放出巨大的疊加效應。
成都在傳承天府文化的同時,促進文商旅深度融合發(fā)展,注重文化遺產(chǎn)與城市發(fā)展的有機互動,打造出眾多底蘊深厚的文化場景,持續(xù)推動旅游和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發(fā)展,激發(fā)了城市創(chuàng)新活力。
傳承千年來優(yōu)雅時尚的文化傳統(tǒng),依托與國際接軌的視野、開放包容的天府文化以及不斷提升的消費水平,成都成功躋身中國時尚城市第一方陣。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也逐漸成為成都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轉型的重要方向、城市更新的關鍵動力和新范式。目前,成都正積極地探索時尚創(chuàng)意如何更好地為城市發(fā)展賦能。
與此同時,成都持續(xù)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推動文明互鑒,天府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世界成都“近者悅,遠者來”
聰穎的成都先民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歷史文明,異彩紛呈的天府文化樹立了大美成都,重塑了成都人的精神面貌,滋潤了成都人的生活方式。危乎高哉的崇山峻嶺遮蔽不住她的聲色容顏,她的色香韻味,從四川盆地豐厚的土壤中醞釀,從錦官城的迷蒙細雨中氤氳,從浣花溪畔的千朵萬朵中飄蕩,從寬窄巷子的舌尖溫情中洋溢,從駛向東吳的萬里小舟啟程,讓“詩和遠方”成了人們魂縈夢牽的向往。成都,正以她那溫潤寬廣的胸襟,優(yōu)雅地擁抱著每一位慕名前來的探幽攬勝者。
“近者悅,遠者來”。成都,是四川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作者簡介
王立群
著名文化學者,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