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村落廟會何以能夠千年傳承
陜西鳳翔縣槐原排燈會的盛況。姚麗芬 攝/光明圖片
陜西鳳翔縣槐原排燈會的盛況。姚麗芬 攝/光明圖片
【守望家園】
俗話說“無廟不成村”。在過去,每一個古村落里都有大大小小的廟,不同的廟里供奉著不同的神靈。但有廟不一定有“會”,有“會”的地方也不一定有廟。既有廟,也有“會”,并且能夠傳承千年者,實屬不易。
所謂村落廟會,就是由一個或幾個村莊輪流主辦,民眾自發(fā)、自愿、自主舉辦的廟會。廟會祭拜的一般是自然神、祖先神或?qū)Ξ數(shù)、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人物,如女登、文王、扁鵲、岳飛;也有道教、佛教人物,如關(guān)帝、財神、龍王、觀音。
信仰的力量
在考察河北、陜西等多地村落廟會后,我們發(fā)現(xiàn),村落廟會能夠數(shù)百年甚至千年傳承,民間信仰起到了巨大作用。
河北省井陘縣位于太行山東麓,人口不過三十多萬,可村落廟會數(shù)不勝數(shù)。如微水鎮(zhèn)馬村,這里的百姓祭祀活動便屬于人類始祖信仰。廟里供奉的主神是“無生圣母”。相傳她由天地蘊化而生,無父無母,乃人類始祖,當?shù)厝吮惴Q為“無生圣母”。廟會期間,搭臺唱戲,花會獻藝,熱鬧非凡,引得山西、河北特別是石家莊周邊地區(qū)的善男信女紛至沓來,形成著名的大廟會。
南峪鎮(zhèn)臺頭村的邳神廟會,會期六天。祭祀的邳神,本名邳彤,系東漢光武帝劉秀云臺二十八將之一,在當?shù)孛耖g傳說中被稱為“藥王”。廟會期間,鄰近的很多鄉(xiāng)鎮(zhèn),甚至山西省娘子關(guān)、舊關(guān)、井溝等地的村民都趕來參會。廟會主要活動有請神、跳神、誦經(jīng)、踩街、戲劇、馬戲、歌舞、拉花、雜技、社火、旱船、武術(shù)、魔術(shù)、高蹺等。正日的踩街活動,尤為壯觀。人們用三層木轎抬著邳神像巡游,身著彩服的數(shù)十支、逾兩千人的文藝隊邊走邊舞,炮聲、歌聲、吹奏聲震天動地,以此來祈求消災(zāi)祛病、吉祥平安、風(fēng)調(diào)雨順、人壽年豐。在陜西省鳳翔縣的槐原,農(nóng)歷正月二十五要舉行一年一度的排燈會;痹膫村莊的百姓,家家戶戶高舉著自制的排燈,聚集到槐嶺村的女登祠前舉行祭祀活動。民間傳說,女登是炎帝之母,槐原是女登故里,槐原排燈會已有4000年的悠久歷史。
這些廟會,都是集祭拜與商品交易于一體,既滿足了大眾的精神訴求,又滿足了人們的物質(zhì)需求?梢哉f村落廟會起于信仰、盛于集會,“會”因廟而起,廟借“會”而盛,兩者結(jié)合,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到古廟會,形成風(fēng)俗和習(xí)慣。
功能的力量
村落廟會往往具有諸多功能。這是廟會傳承千年、歷久彌新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感恩還愿。廟會上祭拜祖宗和神靈,既有敬畏自然、敬畏祖宗、敬畏神靈的成分,更有感恩自然、感恩祖宗、感恩神靈的情感表達。“無生圣母”創(chuàng)造了人類;邳神用醫(yī)藥造福百姓;女登是炎帝之母,還是養(yǎng)蜂的發(fā)明人,其恩德讓百姓永志不忘,代代傳承。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濃厚的感恩意識,知恩、感恩、報恩是代代相傳的人生理念。一方面,村落廟會給人們提供了感恩的機會和場地,他們通過祭拜感恩、還愿;另一方面,廟會上的各種活動,特別是唱大戲,又強化了人們的感恩意識。唱大戲,名義上是唱給“神”聽的,實際上是給人聽的,戲劇里有很多知恩圖報的故事,如程嬰救孤、一飯千金,也有很多忘恩負義受到懲罰的故事,如宋代就開始傳唱的《清風(fēng)亭》《海神廟王魁負桂英》。這是千百年來的民間信仰,不能簡單地歸于“迷信”。祭祀祖先,祭祀中華民族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都不能叫迷信。它是老百姓表達感情的方式,是凝聚人心、弘揚感恩意識和家國情懷的儀式。不弘揚感恩意識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沒有家國情懷的民族必定是一盤散沙。
娛神娛人。村落廟會上的社火和各種文藝活動,起源是為了娛神,如今是娛人,讓百姓高興,得到美的享受。比如槐原的排燈會,百姓們舉著排燈的隊伍,在山路上綿延,夜色中宛若一條條游動的火龍,流光溢彩,既愉悅了他人,也愉悅了自己。第二天,人們還要在女登祠前唱大戲,讓女登在天之靈好好享受戲曲的優(yōu)美。大戲一般都是兩臺對著唱,吸引遠近村民數(shù)萬人前來觀看,形成遠近聞名的盛大集會。
祈福祛邪。從古至今,老百姓到廟會祭拜的重要目的,或者說心理訴求,就是祈福祛邪,求得自己和家人吉祥平安。它可以讓人獲得心理上的平安,求得心里平靜。
求子求財。在農(nóng)耕時代,人是最重要的生產(chǎn)力,繁衍后代是人類社會存續(xù)的必要條件;財產(chǎn)又是保證一個人和家庭生存下去的物質(zhì)基礎(chǔ)。為百姓提供一個求子求財?shù)膱龅,是保證村落廟會香火旺盛的重要因素。當今時代,人口就是資源,求子求財依然是人們的重要訴求。
健身健心。人們?nèi)R里祭拜神靈,求得心理安慰,釋放了心理壓力。參加、觀看社火表演,或民間文藝表演,讓傳承者、表演者既鍛煉了身體,又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近代以來,盡管人們的“泛宗教信仰”日益削弱,但村落廟會依然紅火,與它越來越成為百姓休閑娛樂的場所大有關(guān)聯(lián)。
教化傳承。廟會上的各種展演和廟會信仰、廟會交易的融合,讓廣大民眾既滿足了精神需求,也滿足了物質(zhì)需求;既寓教于樂,又寓教于行,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中學(xué)習(xí)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優(yōu)秀的民間文藝、手工藝。所以村落廟會在教化傳承方面,在弘揚孝道方面,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這些又反過來促進了村落廟會的傳承。
敦親睦鄰。社火表演讓一個或幾個村落的人聯(lián)合起來,強化了鄉(xiāng)土意識和親緣關(guān)系。在槐原排燈節(jié)上,一盞好看的排燈就是婦女心靈手巧的證明。做燈時,常常是母親剪好狗、花瓶、石榴、蝙蝠等寓意吉祥的圖案,再和家人一起將五顏六色剪紙貼在上寬下窄的梯形燈架上,其樂融融。巧手的婦女不僅給自家的孩子做燈,還會給鄉(xiāng)親們幫忙。廟會上,家人、族人、親鄰?fù)ㄟ^一起舉排燈,做活動,加強了溝通,增進了感情。
交際交流。村落廟會是人們同他人交往的一個很好的平臺,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增加了同他人交流的機會。各種商品和民間小吃的展示、交易,又讓人們獲得了物質(zhì)上的滿足。
正是基于以上種種因素,讓一代又一代的百姓美在其中、樂在其中、陶醉其中,村落廟會才得以傳承不息。
村落廟會是當?shù)孛耖g信仰的集中展現(xiàn),體現(xiàn)出民間文化原生性、本真性、民間性、豐富性的特點,承載著歷史上勞動人民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想象等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其中所蘊藏的感恩意識與家國情懷,是百姓在歷史上創(chuàng)造、以活態(tài)形式傳承、未經(jīng)刻意修改過的原生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團結(jié)統(tǒng)一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傳承當代廟會文化方面,要注意處理好政府和民眾在節(jié)會中的關(guān)系定位,即民眾辦會、民眾參與,政府保駕護航、提供服務(wù)。只要有利于社會安定、民族進步、民生幸福,政府應(yīng)盡量不要干預(yù)廟會本身的內(nèi)容,讓民眾在活動中自我傳承、自我凈化、自我提升。如此,村落廟會就能繼續(xù)充分發(fā)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fēng)方面的重要作用,長久傳承下去。
。ㄗ髡撸汉钛鲕,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活動管理處處長)